近日,《华尔街日报》撰文解析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现状。归功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目前中国拥有487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而且大多数都是新创立的。但由于竞争企业数量众多,供应过剩似乎不可避免。这是一个拥挤的行业,但未来几年究竟有多少公司能够存活?
中国铜陵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采矿城市。两年前,铜陵政府为一家初创公司提供了价值5.35亿美元的土地和资金,用于建设一家电动汽车工厂。在此之前,他们对电动汽车几乎一无所知。
这家公司名为智车优行(Singulato Motors),由一群技术专业人士创立,CEO兼联合创始人沈海寅曾担任互联网安全公司副总裁,他以前从未经营过一家汽车公司。
由于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技术的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热切响应,智车优行这样的创业公司正在中国各地涌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于三年前启动,旨在促进电动汽车等10个行业的“国内主导地位和全球竞争力”。
根据最新的官方统计,目前中国拥有487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而且大多数都是新创立的。今年6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启动470亿美元新基金用于电动汽车等高科技产业。地区政府也致力于设立类似基金。过去五年,政府对电动汽车销售的直接补贴共达150亿美元。
沈海寅估计,未来五年内,目前的电动汽车创业公司仅有10%能够存活下来。一些汽车分析师认为这一比例仅约为1%。
“这个行业投入了大量资金,”瑞银集体(UBS)分析师保罗·贡(Paul Gong)表示,“很多都会被浪费掉。”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指出,受到政府补贴前景的诱惑,许多公司得出的结论是“即使从未让一辆电动汽车上车,只要放手一试并获得政府支持就能以一种合理的商业模式运营。当国家和地方政府决定要让失败企业破产还是勉强维持时,真相就会到来。”
负责监管汽车业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拒绝发表评论。
即使是成功实现量产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还需与成熟的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展开竞争。中国政府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配额及销量配额,要求所有在中国运营的汽车制造商必须在2019年之前达成。
特斯拉最近签署了一项在上海建立首家海外工厂的协议,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汽车。
中国争取技术优势的部分原因在于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不断升级。 今年3月,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针对《中国制造2025》表示,中国的巨额投资以及力争技术转让的尝试会威胁到外国公司。
去年,中国市场售出了大约77.7万辆电动汽车,几乎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一半。但由于有如此多的电动汽车公司加入竞争,供应过剩似乎不可避免。
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驻香港的技术分析师王丹(Dan Wang)指出,“中国希望成为一个高科技强国并赶上技术前沿,代价之一可能是产能过剩。”
王丹说,《中国制造2025》正引发了中国过去在钢铁和造船等重工业中遇到的新一轮产能过剩问题。
他说,“这可能是中国愿意承担的代价。”
沈海寅说,智车优行从私人投资者筹集了大约12亿美元,因此资金相对较为充足,因此经过努力有望成为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创业公司之一。
沈海寅表示,在工厂建址上,他最终选择了安徽省铜陵。这是一个拥有75万人口的城市。当时至少20个其他城市和省份参与竞标。
他说,“我们并未联系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来找我们。”
与中国数百座城市一样,铜陵正在努力提升经济,摆脱传统的重工业。
铜陵投资局主任刘怡表示,“汽车制造业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实力。 我认为我们不必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国拥有100多家传统汽车制造商,其中大多数没有盈利,依靠当地政府的补贴勉强维持。
在首次会面沈海寅之前,为了了解这项技术,刘主任仔细阅读了有关电动汽车的书籍。她表示,与智车优行团队见面时,一切很明了:他们的电动汽车概念很容易个性化,就像智能手机一样,听起来很有胜算。他们很快签署了协议。
双方都承认在这个拥挤行业中的竞争风险,但也强调了收益的潜力。据悉,铜陵本可以把这笔钱用来新建一段高速公路。不过,铜陵还是选择了押注电动汽车这个未来战略产业。
iS6运动型多功能车是智车优行的首款汽车,售价约为4.3万美元,今年晚些时候将亮相展厅。智车优行希望,到2020年,这款汽车的销量达到6万辆。
“我们需要抓住机会,”刘主任表示,“如果铜陵没有抓住机会,安徽的其他城市肯定也会争取。”